光学镜片:激光雷达穿透雨雾的“眼睛”
特斯拉FSD在大雾中撞向火车的事件近期引发热议。当车主惊险急打方向盘避开火车时,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下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——摄像头依赖可见光,在雨雾雪等环境中如同蒙上双眼。周鸿祎对此指出:“车上应携带更多传感器,纯视觉方案存在物理局限,一旦失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。”
(图源网络,侵删)
这一争议背后是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的路线分野:马斯克坚持纯视觉方案,而中国车企则押注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。在浓雾弥漫的十字路口,激光雷达发射的1550纳米红外激光穿透雾气,在接收端的光学镜片上聚焦成像,为车辆绘制出一幅可靠的三维点云地图——光学镜片正是激光雷达在恶劣环境中依然“看得清”的核心秘密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一、纯视觉方案的物理极限与激光雷达的破局之道
在自动驾驶感知领域,可见光波长存在无法突破的物理瓶颈。摄像头在逆光、夜间或雨雾环境下性能骤降,对非标准静态物体的识别能力薄弱。李想曾形象比喻:“摄像头+毫米波雷达组合如同青蛙的眼睛,对动态物体判断尚可,面对非标准静态障碍物几乎束手无策。”
(图源网络,侵删)
激光雷达通过主动发射激光脉冲突破这一限制:
-1550nm波长激光具备强穿透性,在雨雾中的有效探测距离仍可达200米以上
-905nm方案配合高精度窄带滤光片,可抑制99.99%的环境光干扰(OD4~OD6光学密度)
-点云数据与视觉信息融合,对不规则障碍物(如侧翻车辆、掉落货物)识别率提升40%
(图源网络,侵删)
华为鸿蒙智行每月交付超4万台车,其中80%以上配备192线激光雷达,高线束版本对路面坑洼识别精度达厘米级。这种市场选择印证了多传感器融合路线的可靠性优势。
二、光学镜片:激光雷达性能的幕后功臣
在激光雷达内部,光学镜片系统如同精密的视觉神经系统,直接决定探测精度与环境适应性:
发射端光学镜片组
准直透镜将激光器发出的散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,透光率>95%且需承受高功率激光损伤(如1064nm/1550nm抗损伤镀膜)
扩束镜增大光束直径,采用熔融石英材质实现轻量化与热稳定性,将300米外激光发散角控制在0.1°以内
(新莆京wns8888往期透镜展品)
接收端光学心脏
接收物镜通光孔径决定信噪比,大尺寸非球面镜片可收集更多微弱回波信号。例如腾势N7搭载的双激光雷达系统采用自由曲面接收镜,视场角扩大至120°×25°
窄带滤光片如新莆京wns8888BP905滤光片,带宽仅±5nm,在强烈阳光下仍能精准分离出905nm激光信号
(新莆京wns8888NBP905激光窄带滤光片)
动态扫描与防护系统
旋转式雷达的碳纤维振镜反射率>98%,重量减轻30%以支持100Hz高速扫描
(素材仅供学习展示使用)
(新莆京wns8888光学振镜)
蓝宝石保护窗口表面镀覆类金刚石涂层,莫氏硬度达9级,可抵御沙石冲击与200km/h风压。
(新莆京wns8888蓝宝石保护窗口)
面对严苛的车载环境,镀膜技术成为光学镜片的“盔甲”。1550nm雷达需氟化钙镜片配合超宽带AR镀膜,透光率比普通玻璃提升25%;疏水镀膜使雨滴接触角>110°,确保暴雨中镜片表面不积水;防雾镀膜则可在-30℃至85℃温差下保持清晰。
(新莆京wns8888NBP1550激光窄带滤光片)
三、国产方案崛起:光学镜片推动激光雷达装车浪潮
中国车企正通过差异化激光雷达配置实现技术突围:
-主流车型标配1颗雷达:理想ADPro系统搭载地平线征程6M芯片,以单雷达实现高速NOA与城区LCC增强
-高端车型多雷达配置:腾势N7装备双激光雷达,点云融合精度达±2cm;仰望U8和阿维塔则配备三雷达实现360°无死角覆盖
-成本下探加速普及:宇瞳光学为国内主流雷达厂商供应振镜与窗口镜,规模化生产使单套光学件成本下降18%
(车载激光雷达光学硬件-图源网络,侵删)
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光学硬件市场预计达到247亿元,中国供应链已占据关键地位:
舜宇光学:激光雷达镜头与转镜模块市占率超30%
永新光学:为禾赛AT512雷达提供非球面透镜,良率提升至95%
水晶光电:蓝宝石保护窗口年产能突破500万片
华为ADS4.0系统更将激光雷达推向新高度——ADSMax版采用高性能超远距雷达,探测距离提升至300米,支持车位到车位自动泊车。
(华为ADS4.0系统-图源网络,侵删)
四、纯视觉路线的商业逻辑与技术妥协
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有其现实考量:
-成本控制:单颗激光雷达价格仍在200-500美元区间,而摄像头仅20-50美元
-算力优化:避免多传感器融合带来的算法复杂性
-数据闭环:依靠300亿英里FSD测试数据迭代模型
但技术妥协显而易见:得州Robotaxi试点中,改装ModelY在交叉路口误闯红灯,引发NHTSA调查。当浓雾笼罩道路时,波长依赖成为致命短板——可见光无法穿透的水汽,1550nm激光却能携带信息安然往返。
(图源新浪财经百家号-侵删)
五、未来镜片:智能光学重构感知边界
下一代光学镜片技术正突破传统功能边界:
-自适应液晶透镜:动态调节焦距,0.1秒内切换远距探测与广角扫描模式
-氮化硅高折射镜片:使905nm雷达体积缩小40%,同时兼容双波段探测
-集成光学基底:宇瞳光学研发的发射/接收/滤光三合一模组,减少光路损耗达15%
随着模造玻璃产能扩张,非球面镜片成本持续下降。预计到2026年,激光雷达光学系统体积将缩小50%,单车部署3颗雷达成为L4级车型标配。
激光雷达光学镜片的进化史,恰是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突破物理极限的缩影。当一片直径不足3厘米的非球面透镜在1550纳米波长下将激光聚焦于微米级精度时,它承载的不仅是光线,更是雨雾中行车安全的最后防线。
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得州Robotaxi测试中频频闯红灯的案例,与华为ADSMax系统在浓雾中稳定识别300米外障碍物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。光学镜片核心技术的突破,正推动激光雷达从“豪华配置”向“安全标配”进化——毕竟在生命面前,没有成本与路线的辩论,只有责任与结果的较量。